眾所周知,2022年對于中國芯片產業而言,是比較寒冷的一年,一方面是全球芯片產業不景氣,市場需求下滑,于是供過于求,庫存過高,價格下跌。
另外一方面,則是美國的打壓,對國內芯片產業影響非常大,畢竟先進的設備無法賣到中國來,眾多的企業被拉入了黑名單,高端的芯片也不能賣到中國來。
所以我們看到,2022年中國芯片進口下滑,產量下滑更嚴重。整個2022年,從1-12這12個月,連續12個月每個月都在下滑。而全年一共生產了3241.9億塊,累計同比下滑11.6%,同比減少了350億塊。
而2023年,這個趨勢一直沒有逆轉,從1月到3月份,中國芯片產量依然在持續下滑,可以說是連續15個月,國內芯片產量持續在下滑,創下了一個史上最長下滑時間紀錄了。
直到2023年4月份,才有了逆轉,中國芯產量開始了同比增長。4月份,國內芯片產量同比增長3.8%,達至281億顆,這是自2022年1月以來的首次月度增長。
然后從4月份開始,中國芯片產量就徹底逆轉了,從4月份到8月份,連續5個月正增長,徹底扭轉了15個月以來的頹勢。
特別是8月份,國內芯片生產量為312.3億塊,增長率為21.1%,創下了最近2年以來的最高增長紀錄。
而反觀國外芯片產業,依然不景氣,比如三星、SK海力士、美光還在虧損。台積電、三星、聯電等晶圓廠的產能利率依然很低,有些甚至低于60%。
同時中國進口芯片數量還在下滑,而中國芯片產量則在增長,這一對比,自然就很明朗了,那就是中國芯已經逆全球市場在狂飆了。
而這個數據,或許也能說明,中國芯自給率在提升,國產化占比越來越高,你覺得呢?
與此同時,美國的一些芯片企業,以及一些美國的政客,也非常著急,畢竟中國芯在好轉,美國就受影響,中國芯片突破,美國失去的不僅是經濟利益,還有政治利益。
當然,我們還是要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目前國產芯片主要以低端為主,而進口的主要以中、高端為主,從進出口芯片的單價就能夠看出來,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僅要保證產量,不向高端前進,一步一步的減少對外依賴,提升自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