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了一個澡,就心梗了?很多人是不相信的,試問,洗澡怎麼能和心臟病掛在一起呢?
49歲的宋先生平時喜歡晨跑,由于全身大汗淋漓,所以回來之后,宋先生總要先洗一個澡,聽人說洗冷水澡更有利于身體健康,這天宋先生心血來潮,就洗了一個冷水澡,哪知道,危險恰在此時發生了。
洗完澡之后,宋先生突然感到劇烈的胸痛,他對妻子說,可能是涼水冰到了,讓妻子趕緊給他拿了一條毯子披上,本以為休息一下會沒事,結果癥狀越來越嚴重。
妻子急忙撥打了120求助,十分鐘后宋先生被送進了急診科,通過檢查,醫生發現導致宋先生胸痛的元兇其實是急性心肌梗死!
情況非常嚴重,剛到醫院醫生就下了病危通知書。
宋先生的妻子一直難以理解,平時愛鍛煉,身體很好的丈夫,怎麼洗了一個澡,就心梗了?
醫生告訴她,運動完之后其實并不建議立刻洗澡,因為運動之后心臟對氧氣和血液的需求都會增加,運動之后馬上洗澡,血流量涌向皮膚,就會導致心臟和大腦的供血供氧減少,所以容易出現心臟問題。
現在已經是11月份了,氣溫明顯下降,對于平時從沒洗過冷水澡的宋先生來說,他心血來潮,運動之后馬上洗了一個冷水澡,殊不知,受到冷水的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血壓會突然升高,也容易容易心律失常,運動之后血壓本就會升高,心率也會加快,此時最該做的就是休息一下,運動之后馬上洗冷水澡,身體又如何能承受的了呢?
所以看似洗澡和心梗之間沒有關系,其實卻息息相關。
心梗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導致的死亡率非常高,宋先生到醫院后,雖然醫生馬上開放了綠色搶救通道,但他還是不幸被心梗奪去了生命。
其實,像宋先生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2010年,新商報曾報道,大連一名40歲男子加班后,洗了冷水澡,結果因突發心臟病,猝死身亡。2012年,法制晚報曾報道,北京一名19歲的年輕小伙洗澡后和同事聊天中突然發生心臟驟停,雖然經過現場同事搶救短暫恢復了心跳,但最終仍未搶救過來。2013年,遼沈晚報曾報道,沈陽一名40歲的男子晨跑后用冷水洗澡,結果引發心梗,倒在浴室,最終搶救無效。
這些讓人難以置信的案例,其實都是和洗澡有關,而且出現問題的人都比較年輕。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年輕人覺得自己的身體好,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在意什麼時間洗澡,怎樣洗澡,恰恰是這樣的隨心所欲,才導致被疾病奪去生命。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科學洗澡,一定不要走進洗澡的誤區。
第一,運動之后不要立刻洗澡
運動完之后全身大汗淋漓,特別不舒服,于是回到家后馬上就去洗澡。
非常危險!運動會讓交感神經興奮,此時血壓升高,心率增快,身體還沒恢復,無論你是洗熱水澡還是冷水澡,其實都非常危險。
正確的做法是,運動之后先休息,如果身上的汗比較多,可以用干毛巾擦拭一下,休息半個小時后,等身體逐步恢復了再去洗澡。
第二,飽餐之后不要立刻洗澡
吃飽喝足了,很多人就想洗個澡,但這樣做同樣很危險。
吃飽喝足,為了幫助腸胃消化,身體的血液都會涌向消化道,理所當然,心臟和大腦的供血就會減少,此時如果立刻洗澡,會導致心臟和大腦的供血進一步減少,想想看,在密閉的空間里,是不是特別容易出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飽餐之后,最好4-6個小時再洗澡。
第三,洗澡時門窗緊閉
很多人洗澡時門窗都關的緊緊的,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不缺氧才怪。
也有人會說,冬天氣溫低,不關緊門窗冷啊,但是寒冷和生命相比,哪個更重要呢?這就好比你在冬天圍著火爐取暖,但門窗又是緊閉的,時間長了,自然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正確做法是,洗澡時應該做好通風換氣。
第四,洗澡時間超過半小時
很多人洗澡的時間特別長,特別是冬天,外面氣溫低,洗個熱水澡特別舒服,于是洗半個小時都不想出來。
問題是,洗這麼久,你舒服了,臟器卻受不了了。
洗熱水澡的時候,皮膚血管擴張,心臟和大腦的供血會減少,洗太久時間,也就意味著心臟和大腦缺血缺氧的時間太長,試問,它們能受得了嗎?
很多人洗久了感覺頭暈腦脹,胸悶氣短,其實就是這個原因。
正確做法是,洗澡時要嚴格控制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
第五,洗澡水溫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很多人愛洗熱水澡,他們認為溫度越高越好,這樣燙著才舒服,很多人則愛洗冷水澡,他們認為這是對身體的挑戰。
其實,洗澡的時候水溫過高或過低都不好。
太高的水溫,容易讓大腦和心臟缺氧,太低的水溫,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對于本來就有高血壓疾病的人群,并不是一件好事。
正確做法是,洗澡時水溫最好在35-40度,這是公認的最適合身體的溫度,有利于血液循環,帶來放松、消除疲勞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特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