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庫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自從庫克接手蘋果公司之后,蘋果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都開始有所增長,蘋果公司的市值甚至一度達到了3萬億美元,年營收也超過了千億美元。可是庫克在技術方面的重視顯然不夠,這也導致蘋果曾經引以為傲的創新逐漸「泯然眾人」。
無論是市場、消費者還是媒體對于最近幾代iPhone手機的評價都是沒有什麼創新,一些消費者甚至表示「蘋果的創新就像是在擠牙膏一樣,如今iPhone15連牙膏都擠不出來了」。從iPhone15的表現以及發布會上的一些情況來看,這種評價確實也沒錯,畢竟全長三個小時的發布會當中,有一個小時都在介紹屏幕和外殼,真的讓人感覺到的不同點也就是芯片和充電頭了。
前一段時間,蘋果的市值在幾天之內暴跌2000億美元,在iPhone15發布會結束之后的24小時之內又暴跌500億美元。
從這一點不難看出,蘋果逐漸失去創新已經讓消費者和資本市場對于其未來的發展不抱有好的想法了。
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讓庫克始料未及了,中國還沒有正式出手,蘋果公司就已經陷入到泥潭當中了。
蘋果轉移產能到印度,擔心中國禁售制裁
庫克接手蘋果公司之后,似乎對印度情有獨鐘,倒不是對印度市場十分看好,而是一直在致力于將蘋果的產能轉移到印度去。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大機率是因為庫克擔心中國針對蘋果出手。
華為被美國列入到實體清單當中,斷供了華為的麒麟芯片代工,還限制了華為與美國企業合作,禁止美國企業為華為提供產品與服務。這導致華為之前的一些合作伙伴,如偉創力、谷歌等紛紛終止與華為的合作,也使得華為的手機出貨量暴跌。
雖然華為的手機出貨量暴跌是因為產能的緣故,市場對于華為的智慧型手機依然十分的認可,不過無法否認的是大量的消費者在無法購買華為手機之后,開始成為蘋果的用戶。這也使得蘋果在中國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真的是應了余承東的那一句「華為跌倒,蘋果吃飽。
」
對此,蘋果自然也是有些擔心的,擔心中國也會像美國制裁華為那樣制裁蘋果。蘋果不僅是在市場方面對中國十分依賴,在產能和供應鏈方面這種依賴要更勝一籌,蘋果有70%的iPhone手機是在中國代工生產的,蘋果供應鏈當中的中國企業也超過了一半。
不僅如此,拜登一直在推動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脫鉤斷鏈」,蘋果、惠普等美國電子產品廠商都曾被要求將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東南亞或者是美國國內。
在多方面因素的考慮之下,庫克就決定要將位于中國的產能轉移到印度去。為此蘋果還帶上了緯創、富士康等核心代工廠,就是打算要迅速在印度建立起生產線。
印度生產的iPhone,蘋果快要頂不住了
在庫克看來,印度市場規模龐大,潛力也不小,是需要把握住的一個重要市場。
印度在制造業方面發展也很快,有不小的優勢,例如印度的勞動力價格較低,印度一直在推動本國制造業的發展,有不少優惠政策。
可是庫克很顯然忘記了一件事,作為印度國內頂尖的電子企業,印度的塔塔集團在代工iPhone手機外殼時候的良品率僅有50%左右。這可不是塔塔集團不行,問題是出在印度勞動力素質較低以及水電力供應不穩定和供應鏈不夠完整等因素。
此前巴菲特就曾公開表示不看好印度制造,認為在中國只需要一個星期尋找一個企業就能夠解決的事情,在印度要花費半年多的時間尋找六個供應商才能夠完成。只不過庫克很顯然沒有將巴菲特的話聽進去,也沒有將緯創從印度跑路當成一回事。
iPhone15當中有7%的比例是印度制造商代工生產的,印度高官對于這個數據十分滿意,庫克也認為找到了可以替代中國制造的方式,蘋果對于中國制造的依賴將會不斷減小。可是當印度生產的iPhone15手機質檢結果出來之后,庫克才知道自己錯了。
據悉,印度生產的iPhone15手機通過蘋果工程師質檢的通過率僅有73%左右,歐洲抽查100部印度生產的iPhone15手機時候通過率僅有34%左右。
從這組數據不難看出,印度生產出來的iPhone15手機存在不小的問題。
這可直接引爆了消費者的不滿,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購買的產品很有可能是一個殘次品,哪怕蘋果做好售后服務甚至直接更換也不是什麼好的體驗。因此iPhone15手機目前在國際上各個大區的銷售情況都不容樂觀。
庫克估計怎麼也沒有想到,其一直擔心中國制裁禁售蘋果手機,因此一直想要轉移到印度去,結果中國還沒有正式出手,蘋果就深陷到印度制造這個泥潭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