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種一直以來都是一件極為困擾人的事情,比如入侵我國的水葫蘆,曾遍布南方各大水域,給我國生態造成極大的破壞。
而無獨有偶,美國也經歷了一場長達30年的「人豬大戰」,被一種名為「超級豬」的入侵物種所困擾不堪。那麼美國的「人豬大戰」,究竟惡化到何種地步了呢?
1988年,美國軍事基地的一名飛行員正駕駛F-16戰機執行任務。當天的天氣十分晴朗,空氣可見度十分高,就在飛行員以為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的時候。在跑道高速滑行時,說時遲那時快,一頭野豬冷不丁地闖了進去,橫沖直撞地直往飛機上撲。
這頭野豬的速度太快,噸位也太重,直接把價值近2000萬美元的F-16戰機直接撞毀了。
要不是飛行員反應快,估計當場就一命嗚呼了。而造成戰機事故的這個「主角」正是美國人忌憚了30年的超級豬。
超級豬入侵美國早有跡象,2013年手無寸鐵的超級豬,游了11公里橫渡英吉利海峽,并順利上岸。這樁被英國官方報道的新聞沒有引起美國人的未雨綢繆,直到這些超級豬主攻美國領域的時候,美國人才幡然領悟「眼前的豬不是豬」,而是「繁殖戰神」以及「生存怪獸」。
許多報道都引用「超級豬」的稱號,顯得這些豬具有某種神秘力量。其實它們并不是什麼「天外來物」,只不過是歐亞野豬和家豬結合所產生的后代。
而人們之所以給予其「超級豬」冠冕的原因是它們兼備了歐亞野豬強悍的生存能力以及家豬的旺盛的繁殖能力。
「既強又多」的特性,使得「超級豬」種群以飛一般的速度在美國境內迅速繁衍直到成為美國人眼中的「眼中釘,肉中刺」。尤其是超級豬身上的歐亞野豬基因,使得它們達到90-300公斤的體重,1.5-2米的體長。全身膘肥體壯,一看就是個不好惹的刺頭。
超級豬大多為黑色,它們背上的針毛是一層極強的保護毛,既堅硬又稀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來侵害。有人可能會問,超級豬的毛那麼稀疏,長期生活在野外的它們不會因為夜間極大的晝夜溫差凍到嗎?其實,除了頂層的針毛,超級豬底層下面有一層柔軟的細毛,起到恒溫、保暖的作用。
美國的「人豬大戰」要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當時,具有超強野外生存能力的超級豬已經在美國登陸多時,并且成功將自己的強悍的野性基因給傳襲下去了。
目前,美國得克薩斯州有300多萬頭,占有美國總超級豬數量的一半。這些豬堪比《西游記》中的二師兄,能吃能長還有武力值。據了解,它們的平均體重可達300多斤,最多也能達到700斤重。
棲息在德克薩斯州的超級豬一頭都不是善茬,它們不僅成群結隊占用公共資源,蔓延到公園里啃綠草、排泄等。超級豬的所到之處,就會侵占當地其他小動物的生存資源,比如水源。更令人發指的是,2013年發生了一樁超級豬入侵公墓的事件,引發當地人的公憤。
Willow Wild公墓遭到超級豬群體入侵,墓地里的墓碑都不能幸免,連連被推倒。
并且,當地人還發現公墓里面的綠地、設備、環境都被兇猛的超級豬用獠牙亂拱得遍地狼藉,猶如災后現場一般。
這件事情引發美國人的重視,2014年起,美國啟動全國野豬管理計劃,正式將「超級豬數量控制」提上日程。這項指令不僅得到了政策支持,還得到了資金資源,美國的33個州都獲得了專項資金。
可喜的是,美國人所發動的種種措施,初現成效。很多州的超級豬數量得到明顯的控制。但是好景不長,由于超級豬的繁衍能力太強,而且十分機警。當地人將其滅除、控制之后,它們的數量又如「雨后春筍」一般增長。
畢竟,母豬一窩能生6只至12只小豬,一年能生兩窩。
即使每年半數以上的野豬被殺,總數仍舊不降反升。
據了解,超級豬肆虐至今,已經給美國帶來了每年超過25億美元的損失。為了抑制其繁衍,降低對美國農業與生態的危害,美國人絞盡腦汁,各出奇招。
早在2011年,美國允許通過直升機射殺野豬的行為,控制超級豬的數量。這項政策不僅受益于專業獵人,其登機射殺野豬的體驗項目,還給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增長。
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并且超級豬非常機警,一旦察覺到人類的意圖,它們就會縮在隱蔽的地方,等到天黑才外出覓食,讓人類拿它們沒有辦法。與此同時,人類屢次殘忍的獵殺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超級豬的
警覺和攻擊性。
別看超級豬平時就喜歡抱著一塊草皮啃上半天,其實它們也會攻擊人類。
在超級豬所鬧出的事件當中,甚至有一頭野豬殘忍殺死了一名婦女。在一次又一次的「人豬大戰」中,人們越來越難以攻擊超級豬。它們喜歡群體活動,大多以6-20頭一起生活。
這些超級豬群居所產生的爆發力是驚人的,它們又屬于精力無窮的個體,當超級豬受到驚嚇,群體四處逃竄的時候,受侵害的還是樹木、房屋、人類等。
科學家瑞安·布魯克也曾說超級豬是「地球上最具侵略性的動物」。不僅如此,它們還會向養豬場傳播毀滅性的疾病。
美國的「人豬大戰」屬實慘烈,斗爭至今仍舊處于下風。更令人后怕的是,長期生存在野外的超級豬,在練就一身「金剛之身」之外,還攜帶了至少30種病原體和37種寄生蟲,如果引發豬瘟,極有可能會產生更多禍端,不可謂不令人擔憂,感謝您的閱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